村网通总站 来堡村 laibaocun.nync.com 欢迎您!
农经网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勾勒出的崭新画卷和美好愿景。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和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使自己真正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
一、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哪里?除了外部政策因素和政府推动外,在我看来,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然而,我国广大农民的素质状况却很不令人乐观,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遍匮乏。据统计,全国41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小学以卜的占38%,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目前在发达国家,农村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村人口比为1:100,而我国为1:1200,平均1万亩耕地不足1名农村技术人员”。由于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差,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肤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另一方面,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相对较弱,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对依法治国方略所知甚少,因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许多农民的参与意识不强,对农村公共事务关心不够,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大行其道,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农村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提升生活。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新型农民的含义和时代特征
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具有自立意识、合作精神、法制观念和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有文化 要求农民具备足够的知识积累,良好的文化基础,较高的科技素质,具有现代观念和思想意识,讲文明、有礼貌,遵纪守法; 懂技术 要求农民至少要熟练掌握1~2项从事农业和农村生产的技能和技巧,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会经营 要求农民应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能够合理组织配置家庭的人、财、物、时间以及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讲,新型农民还应该具备下列特征:
(1)首先是生活在农村,热爱农民,了解农村现状,具有推动农村发展的历史使命感的农民;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熟悉国家涉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新的就业观念;为人正直,积极向上,富有事业心;务实肯干,热心于改变农村的落后而貌。
(2)崇尚学习,追求知识,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水平,掌握先进农业生产、储运保鲜加工、农业机械、农村能源环保等方而现代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他们所创办的产业(企业)科技含量高,产品新、质量好、销路畅、效益高,一定程度上代表农业科技在应用领域的先进性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坚农户和科技示范户,形成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周围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共同富裕。
(3)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善于捕捉市场信号,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能以国际市场为舞台,推广中国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实力。了解与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知识等,能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创业。
三、农民培训的国际经验
在农民培训方而,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极富借鉴价值。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而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是后大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合。人力资本积累是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其转变为人力资本奠定基础的过程。
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和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保健设施与服务、在职训练、国民正规教育、适应就业机会改善的个人与家庭的迁移。智力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核心内容。正是基于这个理论,发达国家在农村建设方而,都十分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农村40%的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法国政府为确保农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要求所有企业和个体农庄随时随地接受学生实习、参观及各种学习要求。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教育培训的体系建设,如日本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实验网络,全国有农业大学60多所,中等农业技术学校600多所,并有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进修和培训组织。法国19世纪中叶就建起了第一所农业技术学校,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农业教育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对推动法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国在农民培训上都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人才目标分门别类,受培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学校和学习内容、级别。如法国,国家规定农业职业证书和农业职业学习文凭持有者只能在农场或农业企业中当雇工,只有农业技术员证书持有者或通过农业职业和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
韩国新村运动的农民培训对中国来说最具有启发意义。韩国农民的培训自始至终强调勤勉、自助、合作精神,让农民选出指导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政府成立培训机构,注重搞好农民骨干的培训性。同时,发动全社会帮助农村建设,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总,都要与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尽其所能支持新村运动。从而不仅支持了农村发展,而且使新村运动发展为国民精神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