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剩下的时光你怎么选

    信息发布者:penghoinghu
    2017-03-31 13:49:39   转载

    核心提示:生活于城市之中,难免感慨,谧境难寻,草木稀疏。大隐于市,深居简出,怕也只有一方庭院,能增色红尘岁月,回归平淡生活。每个家

     回不去的农村

    生活于城市之中,

    难免感慨,

    谧境难寻,草木稀疏。

    大隐于市,深居简出,

    怕也只有一方庭院,能增色红尘岁月,回归平淡生活。

     

    每个家都是心灵休憩的港湾,
    或大或小,都有可匹配的庭院。

    这是一个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群体:这近3亿打工者中,8400万人从事着制造业,我们穿的、用的都是他们制造的;6000万人从事建筑业,我们住的房子、走的公路铁路都是他们建设的;2000万人从事家政工作,她们照顾着别人的孩子、别人的老人,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群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3600万,在农村的他们见不到父母,在一些城市他们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权利。

     

    这就是中国的新工人群体。目前,关注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很多人都在询问这个社会问题:中国新工人的未来何在?如果中国近3亿新工人没有未来,中国就没有未来,而中国的未来又关乎世界的未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他们离“新市民”还有多远?

    这里所说的新工人,指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目前,中国外出打工的人数约有2.7亿,在这当中,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1个亿。

     

    他们十几岁时就背井离乡,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变身“城市人”。然而,当他们真正想要融入城市的时候,才发现作为一个外乡人,在繁华的城市背后,还有诸多的无奈与彷徨。

     

    吕途大学毕业已近20年,但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所以她去苏州的一家工厂面试时,谎称自己28岁。她混过去了,被录用了。

     

    几年前,吕途和她的同事去苏州、深圳、重庆、北京、武汉等地的打工群体中进行调查和采访,研究这个群体的现状和动态。这个打工群体,她把他们命名为“新工人”,他们是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却在农村的打工者。一直以来他们都被称作“农民工”,但也有打工者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个称呼感到反感,觉得这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呼,“新工人”更能得到认同。

     

    吕途在体验打工者世界时有如此感受:“在厂房里,没有人会叫你的名字。生产线上的线长会拎着你的衣服领子,把你从一个岗位提溜到另一个岗位。从来就不会问你叫什么,你也从来不知道他叫什么。这是一个让你没有名字的世界,在这里,当有人真的叫到你的名字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卑,有一种千万别提到我的名字的感觉。”

     

    超高的房价、高昂的生活成本,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社会保障。自己买不起房、孩子上不了学……很多新工人都在徘徊、困惑和迷茫。他们希望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辛苦奋斗,融入这座城,让下一代告别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目前现实往往还没有那么美好,他们离新市民这个身份还存在一段距离。

     

    回不去的农村

    农村是他们的根,是承载着他们童年回忆的地方。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

     

    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很多都是逢春节时才回家一次,待上四五天便匆匆返回城市。他们并非对务农知识一窍不通,但返乡后就是不愿呆在农村,哪怕在城镇租房居住,也不想再接触农村,拿起农具从事农业。

     

    农村的基础相对落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性服务相对薄弱,以及农业生产高投入、低回报的效益不彰,这都是不争的现实。而他们自己,也因为在城市多年的打拼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已经不想再回归农村了。

     

    而吕途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如果在城市待不下去怎么办?”65%的人回答:“回老家。”当被问及:“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只有9%的人回答“回老家”,有53%的人回答“继续在城市打拼”。

     

    新工人困局如何破解?

    “过客心态”是打工群体迷失的最显著的特征。吕途发现,打工者生活在南方的工厂宿舍和北方的打工者聚居区,生活条件都非常差。但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打工生活只是暂时的,所以就可以将就和忍受。吕途认为,打工者的“过客心态”看似是一种无奈选择,其实是资本霸权的胜利,资本本来就是“过客”,它的目标永远指向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打工者的“过客心态”完全符合资本的逻辑,迎合和支持了资本的扩张和逃离。这种情况必须有所改变。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要想定居在城里,新生代农民工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障碍,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每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还存在许多有形无形的壁垒,还有很多瓶颈等待打破。

     

    破解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体系,在教育、住房、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加大财政投入,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利益。

     

    同时城市的居民要不断提升认同与接纳程度,莫让他们遭受冷漠的社会歧视。此外,新生代农民工自己也要量力而行,选准适合发展的地方安居乐业。只有社会给予他们以温暖和关注,他们才不会在偌大的城市中迷失自己。

     

    未来在那里?

    很多新工人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对于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的回答,第一代民工和新生代民工有着显著的差异。大多数第一代民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向往城市,却还没有完全被城市接纳;他们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现在来看,改善打工者的现状和未来,有两个现实的可能性:一个在企业内部,通过集体协商来调解、改善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另一个在企业外部,创造合作型的劳动关系,为普通劳动者谋求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打工者本身也需端正心态,争取做“新工人”,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美国和欧洲危机四伏的今天,世界甚至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而中国的命运,也与千千万万新工人的付出紧密关联。就让我们直面“新工人”这个现实的问题,认真反思,共同努力吧!

     

    本文综合转载自:中国新闻网、商业见地网、新京报及网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